2023年11月29日18时30分,一列编组55辆,满载着服装玩具、机电产品、汽车配件等货物的2001次中欧班列从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开出,驶往波兰马拉舍维奇,这是该口岸2023年开出的第7000列班列。
班列发动,铁流滚滚,循着乌黑的铁轨,似乎在诉说着“过往”。
2000多年前,张骞率员西使,“走”出了一条丝绸之路,连接亚洲与欧洲,司马迁用 “凿空”来形容这一壮举;2000多年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曾经清寂的“小站”,如今人来人往,大到建材、新能源汽车,小到服装鞋帽、电子产品,这些货物搭乘班列,从这里驶向中亚和欧洲。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各地金融业加大对“一带一路”合作新领域的支持力度,扩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服务覆盖面,推动资金融通持续深化,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资金融通让合作之路更远
2023年4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新贝尔格莱德-苏尔钦段建成通车;6月,由我国某能源集团旗下的工程公司承包的约旦2台235兆瓦机组油页岩电站项目建成;7月,中孟两国合作建设的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项目举行竣工典礼……
一个个项目、一笔笔投资、一次次“出海”,202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收获丰硕。
“如果把‘一带一路’比作经济腾飞的翅膀,资金融通就是助力腾飞翅膀的‘血脉经络’。”在《共荣十年——中国阿联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功故事》专题片中,讲述了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项目的建设过程。该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在建太阳能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也是“一带一路”上典型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44亿美元,上海电气集团是工程总承包商,约33亿美元的合同金额创上海企业单体可再生能源项目中标金额之最。其中,国际银团高级债务总金额约24.3亿美元,中国银行作为联合牵头行承贷6亿美元。在中行总行统一安排下,中行上海市分行作为内部牵头行,联动迪拜分行等机构共同参贷。
上海金融业以资金融通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切入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快提高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同时助力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推动政策沟通,促进民心相通。据统计,2013年到2023年6月,上海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投资336.73亿美元,累计承包工程合同额达811.25亿美元,金融为上海推进“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提供了高能级服务支撑。
因势而谋,因势而进。“一带一路”给内陆四川提供了一个“出海”契机,也同样给金融业带来了机遇。目前,四川已落地全国首个基于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的跨境区块链平台“中欧e单通”,联合推动创设跨境区块链“数字成渝号”场景,支持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区域融资。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严宝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将进一步依托“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政策咨询、项目沟通、金融对接等平台,推进跨境资本流动和跨境金融业务。
外汇便利让企业“出海”更容易
贸易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推动投资“走出去”,不仅企业观念需要转变,金融服务也需要转型升级。随着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及跨境投融资活动的日益多样化,市场经营主体对外汇便利化也有了新的诉求。
2023年12月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进一步深化改革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共包括9项政策措施,其中,经常项目政策措施4项,资本项目政策措施5项。
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始于2019年1月。彼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在粤港澳大湾区、上海、浙江开展首批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经过4年多的时间,我国各地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已实现“秒申请、分钟办”,业务单证准备和业务办理时间节约一半以上。
在承载东西商贸往来的古丝绸之路起点陕西,外汇局陕西省分局积极拓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惠及面,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先后在省内西安、杨凌、宝鸡、渭南、汉中、咸阳等地落地,缓解了中欧班列“长安号”产业链企业融资难题,提高了外债办理线上化助力涉外实体经济跨境融资效率,全省跨境融资创新试点实现“量增、面扩”的良好局面。
2023年9月,在银川举办的中阿博览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境外园区暨中沙吉赞产业集聚区投资推介会上,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集中签订了25个经贸合作项目,总金额370.95亿元。如此丰硕的成果,得益于宁夏在外汇便利方面所做的努力。记者了解到,人民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始终聚焦跨境贸易深耕外汇服务关键环节,以提升便利化水平为抓手,在政策支持上做“加法”,在业务流程上做“减法”,为市场主体参与“一带一路”外贸活动降成本、增绩效。
云南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批沿边自贸试验区。目前,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已从昆明推广至全省大部分州市,有效助力跨境贸易市场主体“降本增效”。截至2023年9月末,云南省便利化试点银行从3家增至6家;试点企业从9家增至48家;试点业务累计1391笔,较2022年增长8倍,金额10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8.1倍。
绿色金融让底色更绿
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也是金融机构服务“一带一路”的特色。
以新疆为例,在绿色金融的助力之下,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正通过 “能源丝绸之路”,向东部地区输送绿色动力。
2023年7月,新疆哈密巨融能源燃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配套年产50万吨液化天然气工厂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这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LNG工厂。作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战略节点,该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天然气资源,解决进疆通道LNG能源供应,辐射河西走廊一线及周边省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落地。
为更好地推动该项目建设,人民银行哈密市分行依托绿色项目信息共享机制,指导建行哈密分行投放项目贷款7000万元,期限84个月,为该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低成本”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绿色发展。
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绿色发展需求,除了传统融资模式,创新型产品也持续推出。2023年5月, 十余家金融机构联合发布了《绿色金融支持“一带一路”能源转型倡议》,呼吁有关各方持续加大对共建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支持力度。其中,工商银行已在香港地区、新加坡、卢森堡和迪拜成功发行全球多币种“一带一路”主题境外绿色债券,最终发行规模等值20.3亿美元。据了解,此次绿色债券发行同时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绿色债券原则和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包含美元浮动及固定利率、欧元固定利率、离岸人民币固定利率三个币种、四个品种,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等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领域的绿色项目。此外,中国银行已签署或参加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等十余个绿色和ESG相关倡议及机制,支持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举办;深度参与国内外一系列标准制定,与全球共享绿色金融研究成果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