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23年工作,为2024年工作指明方向。围绕下一阶段工作,人民银行列出了十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并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整体来看,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基调,在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增速适度增长,为实体经济恢复营造适宜环境。同时,在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货币政策下,运用价格、数量与改革相结合的手段,引导资金利率稳中有降,降低消费、投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内循环活力恢复。此外,还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科创企业、重点项目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会议指出,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这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表述。本次会议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回顾2023年,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市场利率下行,引导商业银行有序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引导资金更多流向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薄弱环节,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4年货币政策如何实现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认为,“灵活适度”意味着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根据内外部形势、流动性情况变化等相机抉择,充分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调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精准有效”一方面预示着结构性工具有望发挥更大作用,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另一方面,将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区域政策等的协调配合,积极盘活被低效、无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实现信贷结构“有增有减”、融资结构“有升有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明确要求,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货币信贷工作、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会议强调,要注重新增信贷均衡投放,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可持续较快增长。
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230万亿元,每年新增20万亿元左右。资金存量远大于每年的增量,并且存量贷款形成的企业资产、派生的货币资金,仍持续在经济循环中发挥作用。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使用效率要求信贷结构“有增有减”。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认为,一方面,要持续支持重点领域,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另一方面,要着力于关注房地产行业的供需变化、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化解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融资结构的优化。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3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人民银行引导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分别累计下降20个和25个基点,带动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20个和10个基点。
以改革的方式促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3年1至9月份,我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1%,较2022年同期下降0.32个百分点。其中,2023年9月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2%,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为经济发展营造了适宜的利率环境。
在存款利率方面,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之后,存款利率调整的灵活性明显增强。2023年以来,存款挂牌利率经历了三次调整,主要商业银行分别于2023年6月份、2023年9月份、2023年12月份主动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并陆续带动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这三次调整下调了中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
此外,本次会议进一步要求,在价格上,兼顾内外均衡,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明明认为,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下,2023年商业银行经历了三轮存款利率调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净息差压力,为后续实体经济降成本工具发力腾挪了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