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于1月15日至19日在瑞士达沃斯-克洛斯特斯举行。本次年会以“重建信任”为主题,汇聚全球2800多名政界、商界、学界和媒体代表,围绕地缘冲突、经济放缓、气候变化、技术冲击等多方面议题展开探讨。
与会人士表示,在世界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应加强国际合作,重建各经济体间的信任,携手共同应对挑战,进而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启动“未来增长倡议”
当地时间1月17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4年未来增长报告》。报告指出,过去十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疫情后的复苏势头正在减弱。2018年至2023年间,在报告提到的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体的GDP平均每年增长1.4%,中高收入经济体年平均增长2.2%,中低收入经济体和低收入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均为3.1%。
这份报告引入一项新的评估框架,通过从创新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这四个维度衡量经济发展情况,全面分析了107个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增长质量,进而对全球经济增长进行了重新评估。
报告指出,大多数国家的增长方式仍然既不可持续,也不具有包容性,吸收或催生创新成果的能力有限,对降低全球冲击影响的贡献也较低。整体来看,在包容性和韧性维度的全球平均得分最高,分别为55.9和52.8,可持续性和创新性维度的平均得分较低,分别为46.8和45.2。
当天,世界经济论坛启动了“未来增长倡议”。据悉,“未来增长倡议”是一项为期两年的行动计划,旨在鼓励政策制定者、商界领袖和专家学者之间的对话,进而探寻能平衡创新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目标的经济增长新路径。相关工作将涉及五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包括经济增长与转型,工作、工资和创造就业机会,教育、技能和学习,多样性、平等包容与社会公正,以及全球风险。
呼吁加强国际合作
与会人士认为,受金融环境收紧、地缘冲突加剧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等影响,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需加强国际合作,重建各经济体间的信任,为可持续、包容性增长注入动力。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表示,全球高通胀正在缓解,但经济增长停滞、金融环境持续收紧、地缘冲突及不平等现象加剧,将使今后一年全球经济韧性面临考验,凸显全球合作的迫切需要。
世界经济论坛15日发布的最新《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走弱。报告说,尽管全球通胀形势有所好转,但各地区经济增长前景大相径庭。绝大多数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计,南亚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前景依然乐观,2024年有望适度增长。不少经济学家表示,美国以及欧洲、中东和北非等地区的经济体2024年表现将较为疲软。
多位与会人士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及其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表示,尽管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但中国仍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提振经济。中国正经历一个从出口向服务和数字贸易转变的时期,同时中国也是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的重要生产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表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三分之一,以这样的体量推进高水平开放,将对促进国际经贸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效应。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中国主席蒋颖也认为,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国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技术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次年会聚焦“在分裂的世界中实现安全与合作”“为新的时代创造增长和就业”“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施长期气候、自然与能源战略”四大议题。其中,人工智能议题引发热烈探讨。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说,人工智能为加速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在能源转型、癌症检测等诸多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安蒙则表示,人工智能代表的是技术革新,是创新和发挥技术领导的绝佳机会。
不过,与会人士纷纷表示,人工智能在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发展提供机遇、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安全、治理、版权、伦理等方面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与会人士强调,特别要关注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弥合智能鸿沟,共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
《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显示,近四分之三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人工智能将在2024年加速发达经济体的创新,而低收入国家在这方面的步伐滞后,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和技术鸿沟。
多名与会人士表示,国际社会应秉持多边主义精神,加强国际合作,更加开放务实,引导人工智能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让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贸易造福世界。